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的校训,培养了以石学敏、张伯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药杰出人才,为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新时期,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精神,牵头组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在高水平大学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
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现有11个学院、4个学部、2个研究院所、3所直属附属医院。设有6个学科门类,25个专业,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药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8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9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本科以上全日制在校生12320人,其中本科生7850人,硕博研究生3394人,留学生及台港澳侨学历生1076人。
学校有教职工36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900余人。有石学敏、张伯礼、刘昌孝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20余人。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3支。近三年,学校新增省部级、局级以上课题共408项。国家级项目189项,包括“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项,973计划项目11项,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0项(含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学校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校现拥有针灸推拿学和中医内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天津市“十二五”重点学科5个;建有天津市现代中药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天津)——现代中药研究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中心——中意中医药联合实验室、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发现与制剂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天津市组分中药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市卫生局重点研究室8个。学校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保康医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和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第四附属医院)、天津市人民医院、武清区中医医院、北辰中医医院、南开区中医医院5所教学医院。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党的中医药政策。坚持“传承与创新协同,科研与服务并举,以质量求内涵,全面协调发展”方针,依托滨海,立足天津,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以“做精医学,做强药学,做实健康相关专业,做大社会服务”为发展战略,以重点学科建设和中医药对外教育为特色,以科学研究为优势,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医学、理学、文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重点建设中医药传承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中医药防治疾病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医药国际教育和交流中心、中医药文化传承中心,建设高水平、外向型、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新动态国际英语为学员们提供出国留学培训班、**英语、校园英语、青少年英语以及零基础英语等课程的培训,全面提升学员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襄阳五中始建于1902年,名为襄阳府中学堂,其前身为鹿门书院。从中学堂起,历经湖北省立十中、省立第五中学、省立第五高级中学、省立襄阳中学、襄樊市第五中学、襄阳市...
**union国际早教是0-3岁性格教育领导品牌,并且致力于成为中国百年早教品牌,主要课系包括多维感官课、多元运动课、情景艺术课。
西安音乐学院简称“西音”,坐落于世界历史名城古都西安,其前身是1948年贺龙元帅在晋绥边区创建的“西北艺术学校音乐部”。
美国贝伊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是世界上最大的浸信会教友大学,同时也是德州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院,成立于1845年,本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韦科...
权威发表网具有多年职称论文发表经验,提供论文发表,教育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核心论文发表代理,发表论文网,发表论文价格,如何发表论文流程等服务,并提供发表职称...